什么是遠視?
遠視是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后在視網膜之后形成焦點,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象。病人主觀感覺看遠模糊,看近更模糊。用凸透鏡矯正遠視。輕度的遠視,通過晶體的調節,主觀感覺不明顯。隨著年齡的增大,調節力下降,視疲勞,視物模糊等癥狀慢慢表現出來。
表現:1、眼球在調節靜止狀態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線通過角膜、晶狀體等屈光間質在視網膜后形成焦點,落在視網膜表面的影像是模糊的,這樣的眼被稱為遠視眼。多數兒童出生時有一定程度的遠視,但在12歲以前消失。遠視眼看近處物體有困難某些嚴重患者看遠處物體也可能出現困難。
2、如果看遠處物體清楚,而看近處物體有困難,則有可能是遠視眼。兒童常常因為閱讀困難,而被發現有遠視眼。遠視眼出現在出生時,和正常眼球比較,眼球比較短,晶狀體的屈光力較弱。有人認為,遠視眼不是一種疾病,也不意味是個“壞眼”,只說明眼球的形狀有點不正常,眼軸比較短。
3、遠視的近點較遠,看近處物體時需要較大的調節力,所以有遠視眼的人出現老花眼的年齡較早。
根據遠視的程度可將遠視眼分為4類:①輕度遠視眼:小于十2.00屈光度。
?、谥卸冗h視眼:+2.00-十1.00屈光度。
?、壑囟冗h視眼:+4.00-+6.00屈光度。
?、芨叨冗h視眼:大于十6.00屈光度。
根據眼球的變化可將遠視眼分成兩類:①構造性或軸性遠視眼:為最常見的遠視眼,眼球的前后徑比正常眼短。因為前房淺,房角窄,容易發生閉角型青光眼。在十4.00屈光度以上的遠視眼,視神經較細,可能合并有假性視乳頭水腫。假性視乳頭水腫沒有真正視乳頭炎的其他癥狀,如視乳頭邊緣模糊、視乳頭出血等。
?、谇庑赃h視眼:又可分為曲率性遠視眼、屈光指數性遠視眼、無晶狀體眼和晶狀體脫位形成的遠視眼等。
睫狀肌處于非調節狀態時,平行光線在視網膜后形成焦點的眼,稱為遠視眼。引起遠視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:(1)軸性遠視:是遠視眼中最常見的,即眼的前后軸比正視眼為短,也是屈光異常中比較多見的。在初生時人的眼軸平均約為17.3mm,處于+2.50~+3.00D的遠視狀態,可以說嬰兒的遠視眼是生理性的。隨著發育,眼軸也慢慢增長,但在5歲還有90%的孩子處于遠視狀態,16歲則減少到50%,但因度數較低,處于調節范圍之內,一般不會感覺到。有些人在眼的發育過程中,由于遺傳、環境等因素眼球停止發育,眼軸不能達到正常眼的長度,則形成軸性遠視眼。一般臨床所見的遠視,多在+6D以內,但也可見有高度數遠視眼,有的甚至會高達+24D。
(2)曲率性遠視:是由眼球屈光系統中任何屈光體的表面彎曲度較小所形成,多為先天性因素,如先天性扁平晶狀體、先天性平角膜等;也有由角膜外傷引起者。近年來,由于屈光性角膜手術的普及,因近視手術過矯引起的遠視逐漸增多,應引起重視,但PRK術后早期因角膜上皮尚未完全修復,常會表現為階段性的遠視現象,應事先給病人解釋清楚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。
(3)屈光率性遠視: 由于房水、晶狀體的屈光指數減少,玻璃體的屈光指數增高引起,類原因比較少見,主要見于老年人及糖尿病人,有的晶體脫位也可導致遠視。此外,眼球壁及眼內腫瘤、網膜水腫、眼眶的炎性腫塊,甚至網膜剝離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顯遠視。
遠視的臨床表現為:兒童期高度遠視能導致弱視、斜視,應引起高度重視;中度遠視容易因視近不適而厭學、注意力不集中,往往被誤認為調皮而忽略檢查。青年期因需要利用調節力量把視網膜后面的焦點移到視網膜上,故眼經常處在調節狀態,要比近視、正視更容易發生眼疲勞,如寫字、閱讀、看電視等長時間視近時,就會覺得眼瞼沉重、雙眼干澀、眼球發酸、發脹、疼痛等,繼而視物模糊、頭昏、頭脹、頭痛等。中老年期因調節力已不足,表現“老花"提前,隨著晶體的彈性逐漸喪失,最終看遠也不清楚。
?。?)吃含有豐富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食物。
?。?)在室外工作或行走時戴太陽眼鏡,防止過量紫外線照射眼球。
?。?)喝足夠的水以防止眼干。
?。?)做危險工作時保護好眼睛,如敲擊金屬物體、使用腐蝕性化學品等。
?。?)定期進行常規眼科檢查。